它们都是海鲜中的美味,多年以来一直是吃货们的最爱之一;它们都属于海洋中最奇特的生物,长有大大的眼睛和妖娆的触手,以为都是章鱼哥,不知道咋分?
今天,楠哥支招,最简单的,章鱼、墨鱼和鱿鱼在外形上的区别首先是外套膜。体型上,章鱼球型,墨鱼袋型,鱿鱼锥型。
但是这貌似不是楠哥这么专业的解释啊,来点高大上的,咱也动用一下科学的眼光!
第一招!看脚(腕足)!
属于八腕总目的章鱼,有八条相对较长的腕足,这也是我们经常把它们叫作八爪鱼的原因。多数雄章鱼右侧的第三腕特化为交接腕,或称生殖腕。交接腕上具有特化的吸盘或沟槽,能将精荚送入雌性体内,是许多头足类判断雌雄的重要依据。有些章鱼,如七胳膊章鱼的交接腕在右眼下方卷起,因为其厚厚的凝胶状组织,这根重要的腕常常被忽略,故而得“七胳膊”之名。虽然它们常被认为是最大的章鱼,但在这方面可够低调的。
乌贼和鱿鱼同属于十腕总目,拥有十只腕足。因此通过数脚就可以从外表上区分它们和章鱼。乌贼和鱿鱼的十条腕左右对称排列,背部正中央为第一对,向腹侧依次为第2—5对,第四对腕较长,且末端膨大如同触角,称为“触腕”。触腕能屈能伸,不用时可缩入根部的触腕囊,捕食时能迅速弹出。触腕上通常具有1个长柄,顶端呈舌状,称触腕穗,内生吸盘。雄乌贼左侧第四腕为交接腕,中间的吸盘已经退化。
鱿鱼的十只腕足里,有一对明显比其他腕足更长的“触腕”
三者腕足上的吸盘也不一样。
章鱼腕足上的吸盘2行或1行,没有柄和角质环,且不会特化成钩。乌贼的腕吸盘4行,触腕穗吸盘数行至数十行,有柄和角质环。
鱿鱼,也就是枪形目的种类吸盘多为2行,触穗腕吸盘多为4行,有柄且角质环小齿发达,有些种类的吸盘特化成钩。
乌贼和鱿鱼的触腕是捕猎中的重要武器,而章鱼的腕足也十分厉害,上可以绞杀鲨鱼,下可以拧开塑料瓶盖。如果说触腕是以爆发力见长,那章鱼的腕足就是以技巧取胜。
这就是鱿鱼、章鱼和墨鱼腕足的区分啦~这已经足以分辨了,但是楠哥想自上而下,从外而内,°无死角的剖析,所以,明天再见!
第二招,看壳!昨天给亲们从外形上解剖了章鱼、乌贼和鱿鱼的区别,今天更进一步分析他们的区别之前,楠哥先给小伙伴们把几个名词梳理一下,说实话,这个楠哥也记不住:
而假如你处理过章鱼、乌贼和鱿鱼,就会知道它们的内壳也有明显差别。
什么?章鱼哥还有壳?别开玩笑了!
章鱼的内壳已经退化,使它们具有极其高超的缩体功夫,可以从很小的洞里钻进钻出。
鱿鱼的内壳为角质,薄而透明。
乌贼的内壳发达,为石灰质,称为海螵蛸(也有些种类内壳退化,如耳乌贼属)。中医里,墨鱼壳是重要药材,可治很多病,所以楠哥每次吃墨鱼都会把墨鱼壳留下来。据《中国海洋医药辞典》载:墨鱼壳“有止血、涩精、止带、制酸之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崩漏带下、胃溃疡、胃酸过多。外用治创伤出血、下肢溃疡久不收口等。”
海螵蛸看起来就是一块硬邦邦的石灰片,但是,却可以让乌贼像潜艇一样升降。海螵蛸内部疏松,孔隙多,前面部分的空间可充满气体,后面部分可注入水。乌贼可以按照潜水深度来调节海螵蛸孔隙中水和气体的量,但这一过程很缓慢,以此来调节控制水中位置显然不太实际,所以主要还是靠胴部的“鳍”来完成。
吃货插播:墨鱼仔,好吃!
在不同的潜水深度,乌贼会调节海螵蛸孔隙中水和气体的量。石灰质的海螵蛸是乌贼特有。
我的天哪!太神奇了!
第三招,斗法!第一回合伪装术!Action!
在伪装术这项本事上,主角显然是章鱼和乌贼,它们能够根据所看到的背景,利用色素细胞(彩虹色素细胞和白色素细胞)改变皮肤的亮度和花纹。
头足类的视觉敏锐,实验中章鱼能辨识物体的亮度、大小、形状以及垂直和水平的方向。有意思的是,这些能变色的头足类基本都是色盲。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种类的彩色视觉得到证明,就是在日本富士海边曾大规模出现的萤乌贼。
相比乌贼单纯依靠体色伪装,某些章鱼的技巧更胜一筹。拟态章鱼就是高手中的高手。它们居住在东南亚苏拉威西岛海域,可以伪装成海蛇、蓑鮋、海蛇尾、比目鱼、海葵、水母和虾蛄等等。
第二回合发光术!Action!
发光术是许多头足类的重要技能,可用于交流、照明、求偶、诱捕猎物、迷惑和警告捕食者。据不完全统计,头足类中具发光器的种类约种,占总数的26%。其中,鱿鱼所在枪形目种类较多,乌贼所在的乌贼目和以章鱼为代表的八腕目种类较少。一般来说,这些会发光的头足类主要生活在大洋深海,近海生活的较少。
这一幕神奇的蓝色海景,出现在日本的富山湾,萤乌贼每年都会来到这片海滩产卵,规模达成千上万只。
从发光形式上,头足类的发光器可分为本体发光器和腺体发光器两大类:
①前者主要位于外套膜、头、眼、腕等部位,是靠自身合成放射性的复合物,在氧气、镁离子和荧光酶的参与下发出冷光。
②腺体发光器主要位于内脏,靠共栖于腺体中的细菌发光。上面提到的萤乌贼是枪形目萤乌贼属的唯一种类,就是自身发光的代表,具有复杂的表皮发光器和眼球发光器。乌贼目中的耳乌贼亚科的若干种类,则常具有内脏发光器。
赛事总结!
虽然章鱼、乌贼和鱿鱼在伪装和发光的比拼上各有千秋,但对许多人来说,它们或许只是美味海鲜的代名词,只要好吃,谁还管它叫章鱼还是鱿鱼呢?
在头足类中,除了数量已经十分稀少的鹦鹉螺,其他如乌贼、鱿鱼和章鱼等都是重要的渔业捕捞对象。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不合理利用和强化捕捞的结果,一些种类已经出现资源的急剧衰退,如东海盛产的日本无针乌贼就出现渔汛消失的现象。
吃货们有一颗分辨章鱼、墨鱼和鱿鱼的心,同样也需要清楚,我们了解这些海洋生物,并不是为了吃光它们哦!(蓝色海洋科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