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花肉掼出粘性吃足水,做好的狮子头嫩得只

蟹粉狮子头

作为

“开国第一宴”的头菜

被誉为“淮扬菜名片”

它在制作上到底有什么奥妙?

今天小微特邀

来自北京的中国烹饪大师张英福

来自上海的仇上明大师

分别演示各自拿手好戏——狮子头

并讲解诸多

不为人知的独家秘技

且看二位大师

如何步步详解

这道经典名菜!

对了

蟹粉狮子头

可是淮扬菜“三巨头”之一哦

你知道另外两道菜是什么吗?

欢迎到文末留言!

蟹粉狮子头

制作/张英福

将普通的猪肉与高档的蟹粉组合,煨出原汁原味,成菜入口即化、鲜美不腻。主料是不带皮的上好五花肉,还有鲜蟹蒸熟拆出的蟹粉、蟹黄。辅料有马蹄、菜心。

改刀

细切粗斩肉能吸水

此菜第一步是将五花肉切成石榴米,此处有个俗语叫“细切粗斩”,意思是切石榴米时要细一点儿,肉粒以石榴籽那般大小为佳,并须确保颗粒均匀,不要失去耐心而切得忽大忽小,细粒切好之后要用刀再粗粗地剁两遍。如果不剁一下,打水时肉粒不容易吸收水分,也不容易入味。马蹄同样切石榴米。

调馅

夏天5肥5瘦冬天6肥4瘦

肉粒克纳入盆中,加入葱姜汁(葱克、姜75克拍碎包入纱布挤出的汁水)、清水克、料酒、胡椒粉搅拌均匀,再加盐8克拌匀,然后朝同一个方向打上劲,之后再抓起来不停摔打,增强筋力。快速搅打可以把水分打入肉馅内,做好的狮子头才鲜嫩软滑。之后在打好的肉馅内加入马蹄米50克、蟹肉50克搅匀。

调馅有四个关键:

一是盐的投放时间。盐要在葱姜水、清水、料酒等调料放过之后再加,这样才能打出胶、打上劲,如果先加盐则搅打时肉馅容易散掉。

二是速度。搅打时要一气呵成,中途不能停。

三是季节不同,猪肥瘦肉的比例不同。春天、夏天、秋天肥瘦肉比例是5∶5,冬天肥瘦肉比例是6∶4,因为春、夏、秋三季客人不宜吃太肥腻的食物,而冬天多加一成肥肉,菜品口感更丰润适口。

第四,季节不同,调盐量也不同。夏季客人口味略清淡,1斤肉以加盐8克为宜,冬天则可以略加多一点。

成形

做好的肉馅团成每个65克的圆球,取一块蟹黄摁在圆球上。

汆制

起锅下清水烧至微开,转小火保持微开状态,放入团好的狮子头生坯,小火汆至出浮沫,打掉沫子,小火继续煨2.5小时,此时狮子头酥软,油分已经渗出,漂在汤面上。

成菜

蟹粉出风头浮在最上头

清汤入净锅烧开,调好底味,盛入位盅内,放入一个炖好的狮子头,加两棵汆水的菜心点缀即成。此菜神奇之处是不管蟹黄镶在狮子头的哪一面,煮后它总是能浮在上面,很出风头,彰显这道菜的高贵、别致之处。至于为什么会浮上来,大概是因为蟹黄脂肪含量高,比重较小的缘故。

同行探讨

加淀粉丸子不散

垫排骨一举两得

中国烹饪大师胡忠英:

张大师讲得非常细致。我补充三点:

一是要借助淀粉增加狮子头的黏性,否则长时间煨制狮子头会散。打上劲后加少许干淀粉拌匀或者团狮子头时手掌沾一层水淀粉,边团边给狮子头敷上一层“面膜”。

二是煨制时可以在锅底垫一层净排骨(剔去肉,只留骨),然后加水烧开,放入狮子头。这样,两个半小时的加热便一举两得,不仅成就了入口即化的狮子头,还吊出了一锅鲜汤。走菜时取原汤入位盅,放入狮子头即可上桌。

三是煨制时要在狮子头上盖一片白菜叶,防止浮在汤面上的狮子头变干变暗。

关于此菜的制作

王致福、李建辉等大师也争相讲出了自己的秘诀

精彩内容

请翻阅《味道春秋》第页

蟹粉狮子头

制作/仇上明

仇上明大师出品的狮子头用筷子夹不起来,一夹就会碎成大块,必须用勺子舀着吃,口感如内酯豆腐一般,稍不留意就会滑进胃里。

技术一

制作狮子头猪肉要过夜

很多人都认为越新鲜的猪肉越好,实际上并非如此,猪肉宰杀72小时以后最适合烹调食用。为什么呢?从食品科学上来讲,动物性原料宰杀后肌肉组织的变化会经历四个阶段:尸僵、成熟、自溶、腐败。在尸僵阶段,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消失,质地坚硬粗糙、黏结能力差,此时加热,肉汁流失很多,口感又硬又柴。鱼宰杀后最好不要立即下锅,也是这个原因。不同动物“尸僵”发生和持续时间各异,猪肉最长,鱼肉最短。

尸僵结束后,原料肌肉变软,吸水能力及风味、嫩度得到很大改善,保水性上升,被称为成熟阶段,最宜烹调。此后,动物性原料在自溶酶的作用下分解蛋白质,这一过程称为肉的自溶。一般来说,成熟和自溶阶段的五花肉是制作狮子头的最佳原料。现在猪肉都是工厂集中宰杀,再运到店里,大约会经过一天多的时间,所以仇上明大师要求买回的猪肉存放一夜,这样就能达到72小时,保证猪肉口感最佳。

技术二

榨汁要用“带胡子的葱”

五花肉吃水才会嫩,但吃的是什么水?一斤肉能吃多少水?在别人看来很简单的问题,仇上明却多方求证,反复试验,最后得出结论:口感最佳的是葱姜水,每斤五花肉吃水的最佳分量是2两4钱,也就是克。方法是将南方小米葱、老姜各克加入矿泉水1千克榨汁滤渣。这里有一个细节,榨汁时要用带着根须的整棵葱,才能使葱香味分外浓烈。

这就是“带胡子的葱”。

技术三

上劲分三步先拌后掼再搅

肉粒加盐拌匀后,就要用到一个重要手法——掼(guàn):双手叉起肉粒使劲往前摔,通过强力撞击,使猪肉纤维松动、舒展,排出肉粒间的空气,产生弹性和黏性。最后再朝一个方向搅打上劲,中间不能停,停下来时间越久,弹性消失得越“多”。肉粒经“拌、掼、搅”后变得圆滑鼓胀,堆起来不散,这说明上劲充分了。

先拌。

后掼。

再搅。

技术四

蟹肉打进馅里蟹壳吊制清汤

制作蟹粉狮子头一定要用河蟹或湖蟹,拆好的蟹肉直接打进肉馅里,炖制时猪肉也能吸收蟹肉的鲜味;拆下的蟹壳、蟹脚不要浪费,和筒骨、猪皮等一起吊汤,会释放出呈鲜物质,大大提高汤汁的鲜度。

加入蟹壳吊清汤。

技术五

挂糊手法似剑侠

狮子头下锅前还有非常关键的一步:挂糊,也就是给它穿一层“薄衣服”。风车牌生粉勾芡凝结度高,芡汁琉璃光亮,色泽透明,口感滑爽,沉淀量大,很有筋力,抓芡时有抓不起来的感觉,是调制此糊的不二之选。

给肉馅挂糊的手法十分细腻:抓起五花肉粒克,两手来回“倒”三四次,“倒”的时候要用力,能听到“啪啪”的声音,通过力的作用,排出狮子头内部的空气,增加黏性,这样做好的狮子头才能紧实不散。此时右手抓起湿生粉,然后展开手掌,慢慢举起,让湿生粉自然流下,在手掌上布满薄薄的一层,然后再倒几次狮子头,使其表面均匀挂一层薄糊,“倒”的时候同样要用力,湿生粉四溅,那感觉像侠客练剑,银光闪闪,“倒”完的要求是:手掌、灶台干净无糊,而衣襟上会溅满白点。

湿生粉自然流下,布满手掌。

狮子头在手掌间来回倒几次,穿上“生粉衣”。

技术六

二次加热必须蒸

狮子头在“沸而不腾,锅边冒泡”的水中浸煮2个小时就能达到最佳口感,但如果提前预制,只需炖1.5个小时,捞起晾凉后,覆盖保鲜膜,一只一只分别放入小扣碗里,保持形状完整无损,入冰箱冷藏即可。如果炖的时间超过1.5小时,再加热时就很容易烂散。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加热时不能煮,必须用蒸的方法,静置受热,才不会散碎。

您以为今天的推送

到此结束啦?

哈哈小微再为您奉上一道

汽锅狮子头

汽锅狮子头

制作/杨军

此菜结合了云南汽锅鸡的做法,以夹心肉和猪肥膘肉为原料,团成丸子后放入汽锅,经过长时间的小火慢蒸,肉的油脂与鲜香充分融入汤中,而汤水又不断滋养着狮子头,鲜美异常。

此菜选料有两种:

夹心肉和肥膘肉。夹心肉也叫作“夹缝肉”,是指猪前腿上包着扇子骨的那块肉,质地细嫩、吸水性强,但缺点是筋多,且纤维横竖不规则,因此必须经过“先捶后剁”,即先用刀背将肉捶成细蓉,挑去筋膜,起墩前再用刀刃细细地剁上五六遍,用刀在案板上一抹,肉蓉自然黏在刀背上,而细筋则塞在案板上,肉蓉的口感更细腻滑嫩;肥膘肉则要改成小丁,这样可使制好的狮子头更有弹性,吃起来有颗粒感。

将夹心肉泥、肥膘肉丁按照6∶4的比例混匀放入盆中,按照张英福大师讲述的方法投入调料,顺同一方向搅打至起胶,每80克肉馅团成一个丸子,投入蒸热的汽锅(锅底垫入克豆芽)中,浇入温清汤(30℃-40℃),放在蒸灶上蒸1小时,调入盐、味精、白胡椒粉即成。

蒸制过程中有三个关键:

1.汽锅一定要提前蒸热,这样既可以缩短蒸制时间,也能避免因凉锅慢慢加热而使丸子发腥、变柴。

2.此菜所用清汤是以淘洗鸡块、鸭块、肉块的头两道血水制成的。血水倒入锅中煮开,打去血沫,便是清汤,用此汤蒸丸子不仅节约成本,且汤汁清澈。

3.煮好的清汤要降温至30℃-40℃时再浇入锅中,若太热则会使肉丸表面收缩变紧,蒸制时里面的鲜汁无法溢出。

云南厨师在制作汽锅鸡时,会将淘洗鸡块的头两道血水留下,煮沸撇沫后制成清汤,用这款汤浇入汽锅蒸鸡块,原汁原味格外香。按此方法制出的清汤,不仅可以用来蒸制这款狮子头,还可用来煮番茄蛋等蔬菜汤,汤汁清澈鲜美,还能节约成本。

上述三款狮子头菜品

均节选自下面这本书

↓↓↓

《中国大厨》专业传媒遍历江南塞北,走访52位中国烹饪大师,拍摄了他们最得意的作品,整理出他们最精华的技艺,集结成册,页张张精彩!

欢迎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