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刻,不得不写写库存的小馆子。
先说说自己有多爱吃肠粉吧!有一年去汕头,晚上找了家知名牛肉火锅,吃饱喝足,出门没走多远,发现巷子边不起眼的棚子里卖肠粉,明明撑着,脚却不听使唤,要过去看看老板怎么操作?是不是我心仪的那一种,那个浇汁儿的味儿一出来,不行了,非得买一份,站街边上吃几口。
幸运的是,这几年广东美食的各家标杆性品牌大有席卷上海滩的势头,不说之前已经稳扎上海的利苑、惠食佳和唐宫等,似乎一夜之间,蔡澜港式点心、陶陶居、点都德等齐力抢滩上海。
对我这样一个超级爱好广东味道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桩美事。现在好方便,去往上海哪一个区域的商业中心,都能吃到自己心仪的点心。
不像以前,试一家挂着香港茶餐厅牌子的店,失望一次。再试一家潮汕味道的招牌,也根本不是那回事。简直浪费我时间、银子和感情!
其实早些年,位于八佰伴附近的香港粗菜馆就是我最常去报道的粤菜馆子,点心百吃不厌,品种虽不多,却是地地道道、扎扎实实,能有机会带的家人和朋友,都带去打过卡了。
那家生意貌似一般般,下午茶时间客人更少,每次去心里都嘀咕,怎么人们这么没眼光、没口福呢!结果毫无征兆地就关张了,心中惋惜许久。
老早还有一家叫做天天渔港的,多气派的店,海鲜、点心样样灵的,而且浦西、浦东都有分号,坚持了没几年,一样的命运,悄无声息地撤了,竞争的惨烈可想而知。
如今一众品牌卷土重来,除了名气,菜品差异化并不显著,比起广东本土,点心的品种少太多了,尤其是自己最喜欢的肠粉,总也不能够心满意足。
还好有香港池仔记肠粉王,他们出品的每一种肠粉本人都孜孜以求,且始终占据心头好的位置。
还记得第一次去,中午饭时间,襄阳南路号,开着车在附近转啊转,眼瞅着饭店门口排队转着弯,那个眼馋啊!心下想:这不用鉴定了,肯定好吃啊!可那日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停车位,无可奈何回家去吧。
后来学聪明了,专门乘地铁过去吃肠粉,为了口正宗的广式肠粉,别说乘地铁了,这些年在上海的大小门店,自己没少交学费,最终经过认证的还就是香港池仔记肠粉王。
人家并不是单靠“王”的名头,而是厨师在手艺和味道上既娴熟又精准的把控,能在上海的餐饮江湖中深耕13年,精彩依然日日上演,无数宠粉天天排队就是最真实的点评,最认可的粤味。
我们每次来当然要以心心念念的肠粉为主了,其他统统是绿叶、是点缀,而人多到要爆炸、环境拥挤,桌子窄一些什么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肠粉类绝对可以盲点,没有雷,隐藏在菜单外的鸡蛋肠粉,偷偷告诉看到此文的你们,那是本人的私藏,也是上海一般同类粤式茶点店都不会供应的单品,性价比没得说,味道复刻不亚于在广东吃到的,绝对丝滑入味儿。
有了虾饺、牛肉丸、豉汁蒸凤爪等,个人少不了加一份鸡蛋肠粉,主料不会重复,荤素搭配,相得益彰。
当然别家做的双拼,这里也有,即便一个人来,不会单调,牛肉拼鲜虾解决我啥都舍不得放弃的一贯毛病。
肠粉看似简单,却有一份不简单的浇汁做法,每家餐厅有自己的秘诀,与其说喜欢他家的肠粉,不如说喜欢浇汁儿的口味,通透明亮,甜咸适宜。
一家人去吃就好办了,每一样都点来试试,在上海肠粉界,香港池仔记肠粉王无疑是我心中真正的王者,一个不爱吃肉的人能爱上牛肉肠粉,那一定是人家做到了极致,肉极致地嫩,肠粉极致地薄,入口极度舒适。
肠粉的品种多到名字至今记不全,杏鲍鱼菇、粟米叉烧、脆皮百花、爽滑鲜虾、澳洲带子,甚至木耳、梅菜、混酱蒸素肠粉等等,等等,全部吃一遍是要点时间的。
除了肠粉,香煎手工墨鱼饼应该也是招牌之一,这个饼虽然看上去其貌不扬,咬一口肉质特别弹牙,能清晰看到墨鱼粒的存在,用料扎实,味道鲜咸,如果给点梅子酱或者酸甜口儿的蘸料可能更上层楼。
一堆肉啊、粉啊的,来份甜品平衡是不错的选择,他家的糖水品种一样很丰富,可以根据爱好选择,个人尝过芒果布丁,相当合口,芒果粒可见,味道奶香,甜度不高,清凉适宜。
个人体会,无论在哪一座城市生活,有一家或者几家这样熟悉且钟爱的小店,简直跟“家中有粮,心里不慌”一样的心态,何时馋了?只需要选定风味,方向就有了。这些店何时去吃,出品都是稳的,确保满意而归。很多时候,生活品质就随着这些好味道提升了……
图文均为原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