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消费市场这几年喊得最热火朝天的莫过于“消费升级”,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餐饮行业,通过塑造新品牌来摆脱原本的产品定位,已然成为大家的共识,于是呷埔呷埔的高端火锅店,走的是中国禅意的文化装修。新品牌湊湊火锅走起了时尚轻奢路线,同海底捞和王家渡火锅在同一价位上展开了竞争。湊湊火锅在开店选址方面堪称奢华,例如上海首站便是来福士广场,而北京站的选址则位于三里屯,王府井,中关村等最奢华商圈,其塑造高端的决心可见一斑。
年成立的呷哺呷哺,其创始人贺光启本是出自珠宝富商之家,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子承父业,接手父亲的珠宝生意,成绩最好是每天流水能够超过万元,年销售额能达到数亿元。但是转折点发生在年,多家欧美的大型珠宝商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直接导致贺光启的珠宝店生意直线下跌,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几乎赔光了所有家底。失去了珠宝生意的贺光启,在年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可能贺光启自己也没以后想到,自己从做珠宝生意到开火锅店,跨界如此之大,当时贺光启在北京与朋友吃火锅时发现,当时北京的火锅是以木碳或煤气为燃料的火锅为主,几个人共用一个锅,而台湾正相反,流行的是使用电磁炉加热的吧台式分餐火锅。于是,看到了商机的贺光启在北京的西单开启了第一家火锅店,名字就叫“呷哺呷哺”,在闽南语中就是涮涮锅的意思,但火锅店的生意却是出奇的惨淡,最惨时一天连三锅都卖不出去,问题出在没有迎合北方人的口味和聚餐习惯上。直到年非典的出现,让呷哺呷哺的“一人一锅,安全卫生”的理念意外走红,贺光启顺势在全国多地开设呷哺分店,小火锅的市场被彻底打开。最近几年谈论最多的就是中国的“消费升级”问题,整体的消费水平都已经有所提高,餐饮企业也在各自寻求不同的方式突围,身处在一片火锅红海中的呷哺呷哺,也开始了转型之路,其核心战略分为三个版块:原有呷哺品牌进行服务升级和门店升级,以及继续扩张;创立定位中高端并结合茶饮的火锅品牌湊湊;成立食品(调味品)公司延伸产业链。
湊湊店内环境装修的风格感觉有点日式庭院风和中华园林风的混搭,体现在店内灯具的色温和样式颇有日式庭院的风格,但是无论是随处可见的盆栽还是隔断,都在极力的提醒你它来源于中华文化,这一点可以说店面设计是非常走心的。为了营造出轻松的分为,店内的餐位密度并不大,区域的分隔也摒弃了传统的格子间一样的隔断,而是采用了景观带作为分隔,意境营造的非常棒,并且有效降低了室内温度。
双拼锅底,番茄牛膝骨和台式麻辣,其中番茄锅里面有三四块超大的牛膝骨,煮的非常烂,可以直接吃掉的那种,台式麻辣锅可以无限加鸭血,而且锅底里面各种中药和蘑菇啊之类的“乱七八糟”的底料,味道倒是还不错,比呷哺强不少是真的。
其余的就是正常品类的涮品了,没有鲜切肉没有鲜切肉没有鲜切肉,但是肉片其实挺好的,墨鱼仔,很新鲜的小墨鱼仔,很萌有木有,处理的很干净,摆盘挺好看,有种大厨出品的感觉。肥牛和排酸羊肉都是片的,没啥好说的,依旧是浮夸的摆盘,鲜毛肚,每一块都超大,而且很鲜脆。
餐桌也是非常有设计感,牙签,纸巾等有一个小抽屉可以自取,并且有带插座的电源口,正确打开方式可能是逛街累了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给自己充电邂逅网红火锅—湊湊火锅·茶憩好评的是可以自助扫码点菜结账,不同于普通的贴纸,这个金属镶嵌的铭牌~不易卷边不易损坏,看起来精致感爆棚~
网红火锅,能做到网红级别,自然是有它自己的看家本领啦,第一是就餐环境设计感十足,舒适放松不嘈杂,第二是一次就餐的双重享受,坐拥茶饮和火锅这两大餐饮业的当红炸子鸡,当然想不火都难。第三是具备过硬的蘸料群众基础,呷哺呷哺的麻酱蘸料,可以说非常ok了,第四是品质和新鲜度都有保证的食材,以及用料厚道的锅底,是对得起火锅这种料理的,第五是国内顶级的店面选址,以上这些都决定了这是一个注定集天时地利于一身的想不红都难的网红火锅店。
若说劣势和不足,当然也是有的,第一是菜品性价比偏低,稍稍有点不接地气,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国内高级商圈所带来的租金溢价,也会直接从菜品的定价上有所体现,具体值不值,看个人啦。毕竟在高级商圈吃顿饭,也都不会太便宜。第二是服务员的服务意识稍稍薄弱,服务员有点少,充足的服务人员配比是良好体验的基础。
网红火锅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年轻人的聚会据点,忙碌了一周,对于食材料理的苛求不会高于对舒适放松的环境的苛求,况且用料厚道的锅底和新鲜的食材以及曾经记忆中的呷哺麻酱,都决定了作为火锅,它是物有所值的,可能没有性价比,但是对得起你花掉的每一块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